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分享到

如何帮助孤独症孩子融入社会?

精灵学堂 2022-5-9 10:21 231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孤独症儿童具有明显的社交障碍,与外界似乎是一种“失联”的状态,几乎无法融入正常社会。孤独症目前无法根治,只有早筛选,早干预,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功能障碍,融入正常社会。那么如何帮助孤独症孩子融入社会呢 ...

孤独症儿童具有明显的社交障碍,与外界似乎是一种“失联”的状态,几乎无法融入正常社会。孤独症目前无法根治,只有早筛选,早干预,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功能障碍,融入正常社会。那么如何帮助孤独症孩子融入社会呢?

 

1.走出观念误区

当怀疑甚至得知孩子患有孤独症后,很多家长最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带孩子去治疗,而是如何面对亲友、邻里、同事等的异样目光。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孩子错失最佳的干预时机,得不到有效的诊断和训练。家长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是可以理解的,但孩子患孤独症既不是家长的错,也不是孩子的错。

为了让孩子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家长应摆正心态,勇于面对孩子的现状,趁早带孩子参与干预训练,而不可故步自封,妄自菲薄。

 

2.激发孩子对交流的兴趣

孤独症孩子的语言发育迟缓,表达能力很弱。对此,家长可以培养孩子对交流的兴趣。比如,让孩子多和亲近的人待在一起,在耳濡目染中熟悉交流时的语言、动作、手势、表情、表达的方式和回应的技巧、交往的技巧等。

在此过程中,家长要耐心给孩子反复示范,最好将日常生活内容与训练结合起来,变枯燥的训练为有趣的游戏,让孩子感觉到好玩,进而对“人”发生兴趣。

需注意的是,家长要将游戏标准定得比同龄正常孩子低,让孩子经过努力能达到成功,不要有急功近利的心理。

3.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当前很多家长养育孩子的方式是为孩子包办一切,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做,使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行为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孤独症孩子要想融入社会,就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家长要极早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比如让孩子尝试着自己穿衣穿鞋,吃饭,上下楼梯,扫地,擦桌椅,给花浇水等,体验劳动的过程和辛苦,既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4.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开始培养,因为小孩子的可塑性最强。比如规定每天几点起床,吃饭需要花多长时间,晚上几点睡觉,每天看多长时间电视,每次活动花多长时间,几点约了医生看病等等,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和自律习惯,对于适应集体生活很有帮助。

5.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小孩子活泼好动属于正常。家长不要因为害怕孩子惹麻烦而总是把孩子禁锢在家里,可以多带孩子参与集体活动。比如带孩子拜访亲友、邻居,参与社区活动、园所活动,到公园转转,参与一些体育活动。

小孩子在集体活动中模仿肢体动作,能锻炼身体,还能学习说话,结交朋友,收获友谊,一举多得。


6.发掘和培养孩子的兴趣

孤独症孩子的兴趣如果培养得好,可以发展为特长,以便将来能够凭一技之长立足于社会,自力更生,也能免去家长的后顾之忧。

结合孤独症孩子的个性特点,家长可以教孩子画画、摄影、烘焙、园艺、图书整理、组装工具等。而且兴趣爱好能够开发孩子的心智,增强孩子的情感,使孩子能更好地理解和接触正常社会。


总之,要帮助孤独症孩子融入社会,就不能一味地把孩子禁闭在家中或放在医院(机构)中不管不顾,而是要为孤独症孩子创造社会性的环境,培养其广泛的兴趣,提高综合能力,多鼓励孩子,保持耐心,决不放弃。

 

 

关注蓝精灵之家,在这里我们和您分享广泛的自闭症行业信息,为自闭症家庭提供更多的关注和支援。

 

推广广告
星点云香港服务器,CN2高速连接,ping值低可免费换IP,安全稳定,技术团队24小时在线稳定无忧
热门问答
蓝精灵之家 专注于自闭症信息宣传、自闭症家庭支援、自闭症机构和从业者交流的信息平台,拥有网站、APP、小程序、公众号四个形态。我们致力于促进自闭症相关信息更广泛的传播,帮助自闭症家庭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援。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小程序

  • Powered by 蓝精灵之家 | Copyright © 2001-2021. | 蓝精灵之家
  • 京ICP备18020631号 | 网站地图 | |北京蓝精灵之家科教育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