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自我刺激重复的自我刺激行为可以满足我们内部感官的需要,尤其是当我们感到紧张、无聊、或着急的时候。比如我们用手指卷头发、清嗓子、嚼口香糖、抖腿、在桌子上敲铅笔等等。我们的自我刺激行为与自闭症儿童的自我 ...
01自我刺激 重复的自我刺激行为可以满足我们内部感官的需要,尤其是当我们感到紧张、无聊、或着急的时候。
比如我们用手指卷头发、清嗓子、嚼口香糖、抖腿、在桌子上敲铅笔等等。
我们的自我刺激行为与自闭症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之间的不同之处是我们知道什么时候这些行为是恰当的,什么时候不是。
比如你在敲铅笔的时候,如果你的老师在讲课时突然停下并且盯着你,你就知道应该立即停止这种自我刺激行为并保持安静。
我们的自我刺激行为可以纾缓紧张情绪,也可以被我们控制。
自闭症儿童之所以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自我刺激行为是因为它们强化了身体内部的感官刺激。
他们不停地扇动手指,或者长时间地盯着玩具汽车的旋转的车轮就是因为他们喜欢这种感觉,这些自我刺激行为给他们提供了愉快的感觉而且可以满足他们的视觉输入需要。
自我刺激行为是最难以加以控制的,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恰当的替代行为并不能作为对原有行为的“自我奖励”。 解决办法:
通常的解决方法是用一个恰当的替代行为来取代问题行为。例如:如果孩子喜欢在家里的沙发上蹦跳,孩子就是在表现他有感觉输入的需要,你可以每天定时让他在小蹦床上跳一段时间来满足他的感觉需要。所以每次当他想开始在沙发上跳之前,你就直接把他带到蹦床上去跳。家长要使孩子明白,每当他觉得有蹦跳的需要时,他可以去到蹦床上跳,而不是在沙发上。
另外,当孩子每次在新环境中都会扇动他的手指,他之所以这样做可能是因为他感到焦虑而且不知道怎样要求帮助或者他不知道如何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不舒服感觉。在这种情况下,教会他一个新的社会技能就可以减少这种情况。你可以给孩子一个小玩具让他拿在手上玩,或者唱一首需要用手指配合的歌,这不仅可以满足感官需要,也是一种恰当的方式。在类似情况下,我们都要帮助孩子在行为的需要和行为的恰当性之间建立的联系,直到孩子能正确地表达。 02固执性倾向 大多数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固执性的行为和爱好。
我们与自闭症儿童在这方面的不同之处是他们过分专注于某些细节或执着某些事情以致损害他们的功能性运作。
比如,你的孩子一遍又一遍重播他喜欢的卡通片,直到他都很疲倦了,当你试图关掉时,他就大发脾气。
这种类型的重复的固执性行为可能是因为自闭症孩子对于周围变化的世界感到无所适从而采取的纾缓压力和焦虑的行为。
种固执地“维持秩序”的需要以各种方式表现在自闭症儿童身上。
比如,始终坚持走同一条路线,按一定的秩序排列玩具,只吃的某些类型的食物等等。
因为周围的世界上对他们难以捉摸,所以他们需要不断重新安排他们可以控制的环境。
自闭症儿童的确有这方面的需要,但是这些固执性行为严重地干扰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这并不是他们想做的事,而是一些他们为了获得自我控制感而不得不做的事情。
如果他们不能维持这种秩序,发脾气是难以避免的。 解决办法:
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悄悄地打破或停止固执性行为而代之以一个同样可以满足他但更恰当的功能性行为。如果孩子正把一堆石头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打断他,然后重新引导教他用这些石头修建一个座房子。这个时候,你使用同样的材料替代来他不同的行为。每次你重新引导成功以后,立即要表扬孩子,强化他的行为。 03寻求注意 我们都时不时地寻求别人的注意。我们相当多的行动方式是为了满足我们想吸引那些我们认为重要的人的关注而采用的。
庆幸的是,我们知道当我们的行为什么时候离社会可以接受的程度走得太远。
当我们的行为举止不合时宜时,我们可以从别人的暗示中察觉,然后相应地修正我们的行为。
自闭症儿童寻求注意的行为却往往既不能令人接受,他们也很难自我控制。
因为他们的沟通能力很差,他想要寻求注意的任何方式往往是通过尖叫、抓抢、咬人甚至自伤来表现。
自闭症孩子的这些行为很可能是由于我们自己平时不够注意他们而引起的,他们被迫以一种我们没有办法可以忽视的方式来引起我们的注意。 解决办法:
教孩子如何以正确的方式获得注意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条途径。请记住,这些自闭症儿童并不会举一反三,所以在不同的情况下你需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去教他们。
如果他们想吸引你注意,让他们来拉你的手或者教会他们把沟通卡交给你来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如果孩子想要你注意的时候你正在打电话,教他给你打一个手势,而不是去抢你的电话或大喊大叫。当你正在和别人谈话的时候,如果孩子走过来想当要问问题从而打断你的谈话,教导使用一个可以让人接受的方式打断你,从而获得他所需要的关注。你可以教他走过来,然后安静地在旁边等着你。 04逃避 当自闭症儿童处在陌生的的环境中或面对让他感觉很困难的任务时,他们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逃避性行为。
他们的这种焦虑或恐惧感越强,他们的问题行为就会表现得越突出。这些行为可以表现为逃跑、踢打、大发脾气等等。
大多数人并没有仔细思考这种逃避性的行为背后的功能性诉求。其实孩子是想告诉你他不想去做你所要求他的事情。
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他不理解你的要求,也不知道如何按照你的要求去做,可能他没有掌握必要的技能去执行。 解决办法:
干预方法是让孩子使用一个更有效的方式来表达他想要从目前的环境中暂时停下来,或者告诉你他不想做你要求他的事。在现实生活中,你并不一定非要孩子事事都服从,你还需要教孩子学会如何恰当地去拒绝。采取每次进一小步的方法教导孩子对付那些让他不舒服的活动。
如,你带孩子去商店,第一次只让他在里面呆五分钟,让孩子适应商店里面的环境。以后每次你延长几分钟,逐步延长到你可以完成整个活动。这个策略的一个关键是你不要忘记在孩子的行为还表现得很好的时候就必须完成活动。
不要等到孩子开始表现出不恰当的行为的时候才离开。如果你这样做,你只会强化他的问题行为,而且他很有可能迟早会再次表现出相同的问题。慢慢一步一步地训练,务必保证孩子获得成功。 |
2021-01-06
2021-01-05
2021-01-18
2021-01-16
2021-01-1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