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孩子的陪伴需要把握好时间和内容。家长们要学会高效利用一天当中的每个时间点,依靠高强度+高密度+高专业度的康复训练,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机、理解力和技能,来促进孩子更快地习得生活技能。
很多家长都希望在家里更多地帮助孩子进行干预,或者将在机构训练习得的技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巩固和使用,可往往摸不准规律和方法。 其实,家庭干预的效果和训练发生的时间非常相关,训练的内容与孩子之间的搭配也很重要。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个在孤独症康复训练中,家长要养成的“好习惯”—— 利用好孩子睁眼后的“每一分钟” 训练时机1:起床时 很多孤独症孩子都有“起床气”,他们的表现跟一般难起床的孩子不完全一样。 普通孩子会出现的赖床,叫不醒,晨起胃口不好,或者心情烦躁等表现,很多孤独症孩子都曾出现。 然而,孤独症孩子可能会呈现“升级版的起床气”。他们会出现哭闹,发脾气,不配合穿衣洗漱,甚至有的还会自己敲打脑袋或者大声尖叫。 这个时间,家长可以提前十分钟叫醒孩子,为孩子今天的干预训练开个好头。可以使用的方法有: · 睡前小约定 · 家长可以尝试针对孩子第二天有可能会发生的问题进行预防或预告。 比如第二天要做什么事,最好是孩子喜欢的,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在第二天早上起床时有一个“起床动机”,孩子起床的不良反应会减少许多。 · 音乐唤醒法 · 很多孤独症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儿歌或者音乐。可以在孩子起床前放几首孩子平时喜欢听的音乐,让孩子在音乐声中苏醒。因为晨起大脑的记忆功能最活跃,此时输入的语音刺激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并学习。 · 起床小游戏 · 和孩子玩些起床的小游戏,把小游戏当成每天起床的一种仪式或是小秘密,孩子在觉得开心的同时,也就忘记要赖床了。 训练时机2:准备早餐时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干预训练很辛苦,想让孩子早上多睡一会,自己把早餐准备好再叫孩子起床。 可是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工作,配合家长做早餐,不仅能让孩子与外界的联系更紧密,还能锻炼孩子的动作技能,帮助孩子更乐意主动吃下早餐,避免挑食、厌食。 · 热 牛 奶 · 让孩子帮忙倾倒牛奶,可以锻炼孩子手臂手指肌肉的使用和控制,教会孩子使用电磁炉,也为他之后学会简单的饭菜打下基础。 · 摆 餐 具 · 孩子在学习摆放碗盘时,趁机锻炼孩子的肌肉控制技能,熟悉用餐流程,并学习在这过程中会涉及的方位用词和指令表达。 这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泛化在机构或者幼儿园学习到的内容。 训练时机3:吃早饭时 早饭时间是一天中跟孩子沟通的最好时刻,父母可以跟孩子进行简单的语言互动,比如昨晚有没有做梦,睡得舒服与否,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家长的关怀。 另外,这也是绝佳的帮助孩子熟悉当天日程的时机,可以使用视觉日程,加上必要的照片或者语言描述,帮助孩子熟悉今天需要做的事情。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孩子注意力很难两用,如一边吃饭一边看日程。如果是这样的孩子,家长应该让孩子吃完早饭之后,再同孩子进行互动。 ·餐具使用训练· 早饭过程中,让孩子熟练使用各种餐具,包括汤勺,筷子和吸管等,都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锻炼精细技能以及口腔肌肉的运用方式。 这个过程中,孩子如果用不好这些工具,家长也不要责骂孩子,给孩子试错的机会,并给予耐心地等待。 ·预先告知日程· 自闭症孩子对于即将发生的事情存在天然的戒备和焦虑。帮助这些孩子事先了解他们今天要做的事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场景的变换和活动的过渡。 一般来说,家长需要提前一天晚上跟孩子细细解说第二天即将做的事情,让孩子对第二天的活动有所期待。 训练时机4:出门前 每天出门前,和孩子一起选一件好看的衣服,并且整理好自己的着装。等孩子穿好后,整理一下衣服,做到干净整洁,这个习惯的养成,对他们以后适应社会生活也是很有帮助的。 ·穿衣训练· 提供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自己穿衣服。孩子能够自己套上衣服,但是拉拉链或者扣扣子不太行的时候,家长可以提供必要的辅助,让孩子在半辅助的情况下穿好衣服。 穿好了衣服,别忘了让孩子仔细端详一下镜子里的自己。这既能帮助孩子建立初步的自我概念,又培养了孩子的自理能力,还能锻炼他的精细技能。 ·安全训练· 出门的时候,不要忘记提醒孩子遵守交通规则。简单的安全儿歌,例如如何过斑马线,怎样等红绿灯,这些都可以跟孩子一起念一遍。 这既能帮助孩子练习某些发音,又能帮助孩子提高面对接下来事项的注意力,还能提醒孩子注意路上安全。 训练时机5:下班回家后 家长结束了忙碌的工作,难免会有一些疲倦。特别是白天工作不顺心,或者孩子干预效果不理想的时候,家长往往会把负面情绪带回家。所以在进门之前,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尽量在家中营造平和的氛围。 ·拥抱温存、互动· 刚回到家,不管自己的工作和孩子的干预情况如何,搂着孩子一起在沙发上坐一会儿,给孩子充分的肌肤相亲的安全感,平复孩子今天一日的情绪跌宕。 如果孩子有精力,就和孩子玩闹一会儿,让孩子充分放松下来,为晚饭和睡觉做好准备。 ·回忆当天发生的事· 在家长和孩子都放松下来的时候,可以轻声问问孩子今天做了些什么事,有什么感受和收获。如果孩子说不上来,可以使用当日的视觉日程表,给孩子充分的提示。 这个过程能帮助孩子形成简单的时间概念,充分调动孩子的短时与长时的记忆,并帮助孩子使用基础的时间、空间逻辑对信息进行组织。 要记住,做这些事情,耐心非常重要哦! 训练时机6:吃晚餐时 晚饭时间比较长,吃完之后也没有非做不可的事情,此时正是父母和孩子深入沟通的好时机。 ·家庭圆桌· 互相分享一下今天发生的事情,孩子在餐前跟家人在沙发上回忆今天的事情,在餐桌上就可以尽量靠自己单独陈述了。如果孩子说不上来家长可以轻声提醒。 这样一来,孩子可以充分接收到家人聊天使用的语言“刺激”,对家人常使用的一些句子产生印象,特别是有夹带情感的一些用语,也能渐渐习得不同角度体验的认知。 另外,家长也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状态,并给予帮助,让孩子知道父母永远是他最坚强的后盾。需要注意的是,吃饭的时候不要批评孩子,餐桌上的批评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和消化。 训练时机7:如厕时 ·如厕意识· (1) 培养孩子上厕所要去卫生间的意识,纠正孩子随地大小便的行为。 (2) 锻炼孩子表达如厕需求的能力,如果孩子要上厕所但是不会说,家长要锻炼孩子用语言或肢体语言正确表达这个需求。 (3) 当孩子具备一定认知能力时,要告知孩子注重隐私,上厕所时要关门。 ·如厕能力· (1) 家长要教孩子如何辨别卫生间标识,当孩子想上厕所时,要教他们如何找到厕所; (2) 教孩子正确使用卫生间用具,比如马桶、水龙头等; (3) 同时也要教孩子自己穿脱裤子,必要时家长可以辅助,可以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训练时机8:洗澡时 ·告知孩子洗澡的意义· (1) 培养孩子洗澡的意识,告诉孩子,身上脏了、出汗了或者感觉不舒服,就要洗澡。 (2) 当孩子具备这个意识之后,就要锻炼孩子表达,当他们感觉不舒服时,就可以表达出要洗澡的需求。 ·在洗澡过程中互动· 小朋友都有“爱玩水”的阶段,通过洗澡,也可以把生活自理能力跟他们的兴趣匹配起来。 在洗澡过程中,家长可以让孩子感受水冲在身上的感觉,提高感知觉能力和认知,也可以跟孩子玩“打水仗”,形成互动。 ·在洗澡过程中提高认知· (1) 洗澡时,可以给孩子讲一些洗澡常识,比如不同性别的人不能同时洗浴,比如关闭房门等。 (2) 当孩子具备一定认知时,也可以给孩子进行性别的区分和教育。 训练时机9:晚上睡觉前 充实的一天即将结束,家长需要做好孩子休整和入睡的准备。很多家长这个时候已经很疲倦了,只想把孩子送上床,不过十分钟的互动时间还是非常必要的。 ·熟悉明日行程· 家长事先让孩子对第二天的活动产生期待,也能更有起床动力。还有一些小的细节要提醒孩子,比如提前想好明天穿的衣服,整理好明天要用的物品,让孩子自己动手。长期坚持下去受益匪浅。 ·睡前故事· 家长可以在睡前跟孩子讲个小故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和睡眠的状态。故事不要涉及打斗场景、暴力之类的情节,因为可能会让孩子过于兴奋而难以入睡。 孤独症孩子的陪伴需要把握好时间和内容。家长们要学会高效利用一天当中的每个时间点,依靠高强度+高密度+高专业度的康复训练,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机、理解力和技能,来促进孩子更快地习得生活技能,适应日常,融入生活,实现高效康复!
关注蓝精灵之家,在这里我们和您分享广泛的自闭症行业信息,为自闭症家庭提供更多的关注和支援。 |
2021-01-06
2021-01-05
2021-01-18
2021-01-16
2021-01-1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