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分享到

关于解决自闭症问题行为六大有效方法

精灵学堂 2022-3-23 19:20 309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如何处理自闭症的问题行为?!训练分析父母有时会在“无意中”强化和奖励孩子的不良行为:之后不良行为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究竟哪些才是有效训练方法呢?


如何处理自闭症的问题行为?!训练分析

父母有时会在“无意中”强化和奖励孩子的不良行为:之后不良行为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例如,当父母和患自闭症的孩子一起去逛超市时,孩子遇到特别喜欢的东西就一直说要买, 如果家长不买,孩子就会涵过哭闹的形式使父母妥协,从而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无意中就强化了孩子的不良行为。之后,每次遇上不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最终孩子都会通过哭闹来获取

处理问题行为的策略是什么呢?

(一)功能分析法(行为ABC分析法)

孩子的每种行为一般都是有原因的,家长应该先分析原因,对症处理,不能粗暴地单一对待。处理过程要仔细分析产生问题行为的前因(诱因)、行为及结果。前因就是分析孩子为什么这样做,例如,孩子做出一些问题行为是不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等:行为就是分析孩子做了什么,如打断家长的谈话、恶作剧或哭闹等:结果就是得出处理这一问题行为的办法,例如,对不适当的行为不予理睬,给孩子提供可以获得注意的机会,教会孩子使用正确的沟通方式获得注意等

(二)行为矫正法

行为矫正的原理是奖励良好的行为,惩罚不良行为。这样可以使良好的行为越来越多,不良行为越来越少。在进行行为矫正时应该以正面、积极鼓励为主,增进良好的行为。同时我们需要提醒家长注意以下4点:
①处罚某些不可取的行为后,奖励良好的替代行为。帮助孩子练习他们需要掌握的行为,而不是一再强调不要干什么。
②用物质、社会活动奖励良好的行为。
③应用祖母原则(普雷马克原理)来帮助孩子完成不乐意做的事。祖母原则是指用高频行为(喜欢的行为)作为低频行为(不喜欢的行为)的有效强化物,例如,先做完作业后,再出去玩,而不是玩好了之后再回来做作业。
④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进行鼓励的同时,必要的惩罚也可以更好地减少不良行为。惩罚的类型包括温和的惩罚和严厉的惩罚。温和的惩罚包括暂时隔离法、责备与不赞成、故意忽略法、自然结果、逻辑结果、行为处罚等:严厉的惩罚包括讥讽、打、恐吓及体罚等一般不建议使用严厉的惩罚!因为这样会严重破坏个人的尊严,副作用太大。其中最明显的副作用就是孩子会学父母的处罚方式用在别人身上。因此,建议家长根据情况,尽量做到心平气和地使用以下温和的惩罚。常用的温和惩罚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如何解决自闭症问题行为

1.暂时隔离法
暂时隔离法是暂停孩子目前正在进行的活动,该方法是终止不良行为的有效方法。

必须严格遵守以下步骤:

①选择-种目标行为,即打人、攻击等危害他人和自身的某些严重行为:

②选择-个无聊的地方做隔离,如墙角:

③向孩子讲解暂时隔离法;

④耐心等待目标行为的出现:

⑤目标行为发生后,以不超过10个字的言语立即将孩子送于隔离地点;

⑥根据"一岁一分钟"原则设定定时器,并将定时器放在孩子能够听到的地方:

⑦等待定时器响,期间不给孩子任何关注或互动:

⑧定时器响后,询问孩子被隔离的原因,然后解除隔离。


2.责备与不赞成
责备与不赞成适用于所有的问题行为。具体的步骤是走近孩子,注视孩子,表情严厉。然后指出他们的不良行为,针对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孩子本人。注意不争论、不发脾气、不挖苦等,切记不能笑,否则就没有效果了


3.故意忽略法
故意忽略法适用于故意引起注意的问题行为(无危险性的)。如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故意乱扔东西。在治疗时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保证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能得到注意或物质奖励。拒绝和其争辩、交谈,避免目光接触,表情不发生任何改变,假装专注于其他事。
②悄悄转移注意力。
③当孩子的不良行为终止时,应该给以大量的关注(奖励良好的行为)


4.自然结果
自然结果指当孩子不良行为发生后正常或自然发生的事。这时候家长 不参与,让孩子“自食恶果( 禁用于危险行为)。例如,嘲弄邻居的孩子,邻居的孩子就会排斥他们,这便是一种惩罚。不推荐在孩子有严重危险时仍然让自然结果产生


5.逻辑结果行为处罚
孩子在不良行为发生后受到某种处罚,但处罚与不良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例如,因为独自骑自行车到马路上,车子就被没收一星期孩子在不良行为发生后受到某种处罚,但处罚与不良行为之间不一定存在逻辑关系。例如,孩子对父母说谎,就会被惩罚一天不许看电视


推广广告
星点云香港服务器,CN2高速连接,ping值低可免费换IP,安全稳定,技术团队24小时在线稳定无忧
热门问答
蓝精灵之家 专注于自闭症信息宣传、自闭症家庭支援、自闭症机构和从业者交流的信息平台,拥有网站、APP、小程序、公众号四个形态。我们致力于促进自闭症相关信息更广泛的传播,帮助自闭症家庭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援。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小程序

  • Powered by 蓝精灵之家 | Copyright © 2001-2021. | 蓝精灵之家
  • 京ICP备18020631号 | 网站地图 | |北京蓝精灵之家科教育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