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分享到

孩子刚被确诊为自闭症,新手家长应该做这三件事

精灵学堂 2021-3-9 23:30 888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孩子刚刚被确诊的那段日子,是新手家长们最难熬的一段时光。四处找寻专家、寻找治疗机构,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权衡不同诊疗方案的利弊……还要面对一堆生活琐事。许多家长恨不得把自己劈成八瓣,既能做好各种安排, ...

    孩子刚刚被确诊的那段日子,是新手家长们最难熬的一段时光。四处找寻专家、寻找治疗机构,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权衡不同诊疗方案的利弊……还要面对一堆生活琐事。许多家长恨不得把自己劈成八瓣,既能做好各种安排,又能悉心照顾孩子。

这段时期,家长们容易感觉无助、迷茫,面对孩子的行为和表现,他们也是一头雾水,不知所措,一切都处在混沌之中,带孩子走出孤独世界的路也不知道在哪里……

她们希望给予孩子好好的治疗和引导,生怕自己的一个小纰漏,导致孩子进步迟缓、倒退。

“手忙脚乱”是新手家长们的真实写照。怎样做才能快速度过这个时期呢?广东六一儿童医院专家建议大家:抚养孩子的过程中,要学会给事情排序,采取轻重缓急的养育策略。当然,最重要还是要先了解这些有关儿童自闭症的知识。

自闭症儿童的主要表现

1、言语障碍突出

自闭症患者中大多数人会有语言交流的障碍,有些严重的人一辈子都不会与人交流。他们在交流方面能使用的词汇是有限的,即使会说话的自闭症患者也不愿意经常与人交流。有些患者说话是声音小,有时会重复一些话语,还有患儿只模仿别人说话,而自己不会组织语言。

2、不会模仿

“模仿”是孩子学习的最重要工具,孩子就是通过模仿学习说话,学习运用无声的身体语言、手势和表情进行沟通的。但是自闭症患儿不懂得模仿。

3、语言迟钝

轻度自闭症的患儿,大多数都会出现言语的减少,或者是终身不说话的情况。并且,疾病患儿说话,也大多数都用手势进行交流,而且常常会分不清你我。

4、交际困难

自闭症儿童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会有逃避的心理,他们与人交流的倾向很少。有些患儿即使是面对自己的父母的时候也不愿意多说话,一些基本的拥抱或是肢体接触他们都反感。相较于群居生活而言,他们更喜欢独处。

5、社交障碍

这是自闭症患儿面临的最大问题。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难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也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自闭症患儿存在“思维盲区”(mind blind),他们似乎认为凡存在于他们自己脑子里的东西,也一样存在于别人脑子里,彼此没有什么区别。即他们通常认为自己的感觉就是别人的感觉,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感情。

6、兴趣狭窄

自闭症儿童在兴趣爱好方面十分缺乏,他们只专注于一种或几种活动。而一些正常孩子喜欢的动画片或是电影等他们兴致缺缺。很多患者每天都是重复同样的路线和事情,有时候会无意识的做出自残的事情。

7、行为刻板

兴趣狭窄,对环境要求严格,不容许有丝毫改变。患儿通常会较长时间地专注于某种或某几种游戏,经常重复一些固定刻板的动作,甚至有自残行为。

8、智力障碍

70%的患儿智力落后,但在某些方面可能有比较特殊的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表现为对音乐、美术等十分敏感或者记忆力超常等等。但是,令人费解的是,即便患儿能毫不费力地阅读或背诵,但他无法用他掌握的语言与人正常交流。

家长不能有这3个误区

1、自闭症患者是天才?

有些人以为,自闭症都是某种程度上的天才。确实,会有一些患者有着特殊的才能,如同电影《雨人》中的哥哥雷蒙,对数字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但事实上,自闭症患者中,有80%-90%存在智力问题。还有一些人误以为自闭症患者没有感情。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喜好,只是在理解和表达上存在困难。

2、自闭症患者是精神病患者?

虽然很多自闭症患者智力发育迟缓,但未必都是“弱智”。把自闭症当成精神病患者是错误的,自闭症儿童其实更需要社会的理解与接纳,而不是被视为异类排斥在外。

3、无药可治所以要放弃?

虽然自闭症有很多的治疗方式,但是目前为止,只有症状的减轻,鲜有治愈的案例,有人提出,无药可治所以要放弃。但是,确实是有许多孩子在专业的教育训练之后,生活规律了,也能够说一些话了,因此不可轻易放弃治疗。

自闭症儿童家长该这样做

首先,家长要能区分事情的重要程度。

在孩子的日常训练过程中,由于孩子每天的状况会有变化,干预取得得效果也会有些微差别。

比如:昨天你喊孩子的名字,他知道应答,而且反应还很快,可是今天不知道什么原因,你喊了孩子的名字,他半天没有反应,采取了多种措施,也无济于事。如果一直在这个环节上反复,就无法按导师制定的计划进行其他的训练。

这个时候,家长不要纠结,要学会辨别主次,做到适当放弃、合理妥协。只要你认为按照导师的计划,孩子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就不要纠结于一次两次的失败。

其次,判断的标准在于家长自己。

刚给孩子进行家庭干预训练时,对于导师给出的方案,家庭成员往往理解的也各不相同。作为孩子日常养护者的家长一定要清楚自己目前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方案是否适合,实施方法是否有效,孩子的日常养护者比其他家庭成员更有发言权。

最后,家长要摆正心态。

家长要认清现实,接受孩子的实际状态,用乐观自信的心态去陪同孩子去改变。

当我们情绪焦躁时,不妨想一想:孩子才是我们的焦点,孩子的需求才是我们的关注点,我们只要做,孩子就会有变化,不做,孩子永远不会有变化,我们不能被自身的情绪带偏。
推广广告
星点云香港服务器,CN2高速连接,ping值低可免费换IP,安全稳定,技术团队24小时在线稳定无忧
0 粉丝0 主题
该作者很懒,什么也没有填写
热门问答
蓝精灵之家 专注于自闭症信息宣传、自闭症家庭支援、自闭症机构和从业者交流的信息平台,拥有网站、APP、小程序、公众号四个形态。我们致力于促进自闭症相关信息更广泛的传播,帮助自闭症家庭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援。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小程序

  • Powered by 蓝精灵之家 | Copyright © 2001-2021. | 蓝精灵之家
  • 京ICP备18020631号 | 网站地图 | |北京蓝精灵之家科教育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