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为什么要进行家庭干预发现孩子得了孤独症,首先要做的就是找一家靠普的康复机构进行干预训练,在机构有专业的老师我们可以把孩子放心地交给他们,回家以后呢,我们还是要进行适当的训练。家庭干预不仅仅是提高 ...
Part.1为什么要进行家庭干预 发现孩子得了孤独症,首先要做的就是找一家靠普的康复机构进行干预训练,在机构有专业的老师我们可以把孩子放心地交给他们,回家以后呢,我们还是要进行适当的训练。家庭干预不仅仅是提高干预效果,还起着孩子康复的决定性作用。 我们每天在干预学校机构的上课时间往往不能达到密集干预的效果,例如:认知、语言、个训、感统,按照每节课30分钟计算,一天最多也就有1个小时的认知学习时间,当在上课过程中孩子情绪不好,我们在安抚孩子情绪上也会丢失一些时间。 孤独症儿童本身自学能力就欠缺,如果我们教学人员或家长不及时介入,孩子的自学能力怎么会提高?对于孩子生活自理方面,也只有家庭才是最好的教学环境,例如:如厕、吃饭、穿衣、刷牙洗脸等。 当孤独症儿童长大成人后,最基本的要求是生活可以自理,然后再能提更高的要求如能否在社会上生存,因此在家庭生活自理的训练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训练孩子的社会规则的认识与尊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交往,具有社交障碍的孤独症孩子基本上在这方面都非常欠缺。 在机构的老师会在集体课上让儿童进行社交规则的学习,但是缺乏社交的泛化练习,而在家庭中这方面的训练机会更多,并且直接融入到生活之中,比如别人的东西不能拿、不能碰陌生人、超市的东西要去买单才能吃、过马路看红绿灯等等。 对于孤独症孩子如果想进入普通小学读书,规则的尊重是非常重要的,要坐得住、以遵守课堂纪录、成绩好不好倒是其次。所以我们家长要认识到家庭干预的重要性,不要错失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的训练机会。 Part.2家庭干预策略 一、运用策略帮助沟通 假设所有的自闭症儿童都有学习的能力——他们只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策略来帮助他们吸收信息。自闭症儿童的接受能力是有差异,自闭症儿童不应该与他人进行横向对比,自闭症儿童应根据自己的成长和学习时间进行评估。同时并非所有自闭症儿童都可以使用同一种技术,要根据具体孩子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干预技术。 用清晰、精确的语言说话——一些自闭症儿童可能无法理解与讽刺、成语、双关语和笑话有关的说话方式。当与他们交谈时,尽可能精确和具体。当你想让他们做某事时,说出你的意思。例如,与其告诉他们“也许你应该回到绘图板上”,不如说“我想让你们再试一次。 避免长时间的口头命令或表达——给自闭症儿童下达命令要简短准确,因为自闭症儿童在需要逻辑上是非常弱的,尤其是口头复杂一些的表达。给他们一些时间来处理你对他说的话,因为一些自闭症儿童对命令处理能力是不一样的。如果孩子能阅读,写下指令。如果孩子还在学习,用图片指导说明可能会更好,尽可能小的指令,尽可能使用短句。 必要时使用功能性辅助工具与儿童交流——一些自闭症儿童通过学习手语、图片或语音输出设备进行交流。如果孩子使用辅助工具这些交流,这样你就可以有效地使用它。例如,你可以打印出不同的食物图片。在吃饭时间时间,让孩子指出他们想要什么。看一些有字幕的电视节目,既可以阅读字幕还可以锻炼听力。 另外,自闭症儿童有时听不懂对方说出来的话语,尤其是电视上的一些语句,但是能够阅读文字的孩子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孩子有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可以把有字幕的节目录制下来,并把节目作为阅读课的一部分。 二、使用策略来帮助孩子解决社会和行为问题 使用特殊的兴趣来促进学习过程——许多自闭症儿童被他们的特殊兴趣所激发,比起其他事物,这种激情在教学时可以作为一种优势。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喜欢汽车,使用玩具车来教他怎样“驾驶”汽车到不同的州。 通过同伴建模教自闭症儿童——许多自闭症儿童很难适应非自闭症儿童本能的情绪、动机和其他社会暗示。他们关心别人的感受,但是并不能完全理解人们为什么会这样做。会让她们感到困惑。 许多自闭症儿童能够学会如何恰当地交流——他们可以明确地告诉他人他的想法,但并不是通过观察而给出的。学龄前和幼儿园的孩子可以通过观察,学习简单的东西,如颜色、字母,或者对简单的问题回答“是”或“否”。在训练过程中,可以将同一个训练项目,一个能学会,一个学不会的两个孩子放在一起。 例如,如果一个自闭症学生在区分不了颜色,那么让她和一个能准确区分颜色的儿童放到一起。自闭症儿童会通过观察其他孩子去执行命令而去模仿。 阅读故事以显示不同场合的适当行为——例如,读一篇关于悲伤的孩子的故事,需要指出一个皱眉或流泪的例子,来帮助自闭症孩子学会如何去接受情绪。一些自闭症儿童通过“社会故事”的方式来进行干预训练,叙述一些简短的社会情境故事。帮助他们在各种情况下该使用什么行为。 创建一个可预测的计划——许多自闭症儿童通过采用可预测计划表取得的显著的效果,让他们知道每天目标什么。如果没有目标和计划,自闭症儿童可能会不知所措。在墙上放置一台清晰可见的时钟,并标注上不同的时间需要进行的活动图片。 Part.3家庭干预误区 家长在家庭训练中往往存在着为了训练而训练的现象,错误地理解为训练的目的就是完成训练内容本身,造成目的手段混淆。这样做的后果,一是训练手段单一,二是无形中把一天的生活内容和时间划分为训练和非训练两大类,没有将家庭训练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泛化。 正确的做法就是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手眼协调能力为例,在此活动中孩子对他人指令的理解与配合,通过拍球活动来达到此目的。即拍球只是训练手段,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训练手段和机会,共同为实现上述目的而进行训练。教育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把训练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去,才能促使训练早出成果,以真正达到训练之目的。 家长如果过于关注某个特定的目标,凡事以达成目标为准绳,也很容易忽视孩子的长处、进步,甚至孩子本身。所以家长需要转变视角。孩子不会讲话并不意味着没有交流的意愿:他们可能会主动看家长,或者挥动着销售比画个不停。 这说明他们已经具备对社会交往的初步兴趣了,想要尝试与他们交流,可不幸的是,家长通常只关注怎么样让孩子开口讲话,却忽视了孩子发出的改变的细微信号。作为家长一定要捕捉到孩子细微的行为信号,转变看问题的视角才是关键。 在家庭环境中对待自闭症儿童应当高标准、严要求,同时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与关爱;要抛弃诊断的标签,关注生命本身,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无穷的发展潜力。 |
2021-01-06
2021-01-05
2021-01-18
2021-01-16
2021-01-1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