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分享到

孤独症孩子会有“通感”吗?

精灵学堂 2021-1-22 18:09 565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什么是通感? 通感(synesthesia,也叫联觉)是心理学常用的一个名词,大概是19世纪90年代开始频繁出现于专业术语中,指人的视、听、触、味、嗅等感觉彼此交错相通的心理经验。如看到桔红色会觉得温暖,看到蓝色会觉 ...

什么是通感?

   通感(synesthesia,也叫联觉)是心理学常用的一个名词,大概是19世纪90年代开始频繁出现于专业术语中,指人的视、听、触、味、嗅等感觉彼此交错相通的心理经验。如看到桔红色会觉得温暖,看到蓝色会觉得清凉,听到节奏鲜明的音乐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有的人听到音乐会产生相应的味觉等。

   著名的人类学家高尔顿在其1883年发表的《人类感官能及其发展探究》一书中提到,“心灵意象”是人类使看到的景物,联觉到某些特定的颜色上,并能够联想到某些数字,认为它是一种生理功能。目前的神经科学界也认为,通感具有相应的神经学基础,是大脑皮层某些区域的联结和激活有关。

   有个真实例子。曾有位9岁高功能孤独症男孩阿奕来到诊室,他说:“我看周一到周五的颜色不一样”。我以为是无稽之谈,可他父亲说这孩子从小就通过颜色记住很多东西,包括音乐、数字等,令我甚感诧异,即刻想到了通感这个词。

   回过头,查看很多音乐家、画家及某些脑损伤病人的文献,报道他们均有不同程度的通感能力。例如,苏黎世大学的Gian Beeli 2005年在著名的《自然》杂志上曾报道过一位职业音乐人,说她听音乐时不仅能够看到颜色,还能尝到音乐的“滋味”,她听到一个音程,舌尖就会自动出现相应的味道。

   1989年,神经科学家R.Cytowic发表了著名的论著《通感:不同感官的联结》,详细描述了人的不同感觉通道间的联通表现。后来的脑科学探索发现,通感发生时,脑皮层确有两个或更多的区域同时被激活而发生共同作用。通感者听到音乐或看到某些数字时,会激活视觉中枢的颜色反应,说明通感具有相应的脑神经基础。

静老师说

    从上述文献来看,孤独症孩子完全有可能存在通感功能。孤独症人士Tito在其《我的孤独症思维》书中描述,他的行为和思维之间完全是脱节的,在日常生活中“行为的我”和“思维的我”彼此快速转换,使他无所适从。他感到在“行为的我”启动时,自己是分裂的,这里一条胳膊、那里一条腿,不得已拼命通过转圈才把感觉到的分离的身体合二为一。

    新生儿可能都有通感发展阶段。通感在大脑感觉皮层区域是交叉激活的,一般人的感觉激活彼此隔离转换。而发生通感时,这些区域的神经过度联结,从而发生交叉叠加激活,即“可听到颜色”,“看到音乐”,“感觉隔离”等。Baron-Cohen说:“人类出生时,可能都有听觉与色觉通感,3-4个月后脑皮层的听觉与视觉区域才开始独立分化”。看来,随着大脑成熟,感觉区域彼此独立、分化、扮演各自的角色,通感随之会逐渐消失。但有些人会保留下来。

   对有些孤独症孩子来讲,通感是自然的和与生俱来的,犹如“第六感”。就像上述那个孤独症男孩,问他“周一到周五为啥颜色不同?”,他一脸茫然,我顷刻意识到这就像在问普通人:“活着是什么样的感觉”,一样难以回答。

   有些孤独症孩子因此容易混淆视觉线索和听觉线索,使得服从指令变得无比困难和产生混乱。这方面有脑研究支持。脑功能成像检测发现,孤独症孩子闭眼听音乐时,他们的视觉中枢比对照组儿童更为活跃,说明他们专注听语言指令时,会因为视觉激活更容易分神和困惑。这些发现和表现,不就是指导训练孤独症孩子有用的信息吗,仔细想想看。
推广广告
星点云香港服务器,CN2高速连接,ping值低可免费换IP,安全稳定,技术团队24小时在线稳定无忧
热门问答
蓝精灵之家 专注于自闭症信息宣传、自闭症家庭支援、自闭症机构和从业者交流的信息平台,拥有网站、APP、小程序、公众号四个形态。我们致力于促进自闭症相关信息更广泛的传播,帮助自闭症家庭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援。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小程序

  • Powered by 蓝精灵之家 | Copyright © 2001-2021. | 蓝精灵之家
  • 京ICP备18020631号 | 网站地图 | |北京蓝精灵之家科教育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