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在陪伴孩子干预的过程中,家长自己都成为了专家,看一看经验丰富的家长们,总结出了怎样的干预技巧。言出必行,言出必果的原则1、不要随意提要求,注意动机和必要性;2、提的要求一定要是孩子能做到的或者 ...
有的时候, 在陪伴孩子干预的过程中, 家长自己都成为了专家, 看一看经验丰富的家长们, 总结出了怎样的干预技巧。 言出必行,言出必果的原则 1、不要随意提要求,注意动机和必要性; 2、提的要求一定要是孩子能做到的或者你可以帮助他一起做; 3、提出的要求尽量要让孩子实现; 4、不要一直重复你的要求; 5、不要靠语气让孩子听话。 和孩子说话或提要求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循序渐进的原则 1、学会分解目标,然后有步骤有计划的前进; 2、接受孩子逐渐改变。 3、不要“一刀切”认为不是好的就一定是坏的; 4、能够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将不足的地方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强化原则 1、多发现孩子好的方面,及时给予关注和奖励; 2、抓住并运用好孩子想做某件事的时刻; 3、让孩子做选择,提升孩子的选择能力; 4、制造强化效果; 5、注意强化时机。 强化是让孩子的某一个行为持续出现。当孩子提出要求时就已经有强化物了,当孩子有喜欢的东西时就是有强化物了。 强化效果是必须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而不是家长认为这东西好玩就是强化物。 投其所好的原则 1、利用孩子的兴趣和喜好; 2、从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入手; 3、孩子正在做什么时,不要粗暴打断,而是想办法加入和他一起玩,培养共同专注。 有动机才会有学习的愿望,没有动机的活动是持续不下去的,除非强迫。 关于暴力打断,比如在公交车上,孩子在看窗外,你粗暴打断他问他问题然后要求他回答,这样对孩子很不好。 你可以以第三者旁白的身份给他讲述,跟踪他的目光描述他看到的东西。你可以问他问题,但孩子答不答你的问题是他的权利和自由,你只需要运用好他此刻的兴趣与他获得共同关注。 不“重视”孩子的错误而是转移注意原则 1、当孩子出现不好的行为时,没必要太紧张、太着急或表现得无可奈何; 2、学会转移孩子注意力; 3、不关注不等于不管,避其锋芒,绕道而行,让这样的行为在不被关注中慢慢消失; 4、学会当行为发生时,让孩子用正确方式表达出来。 丰富课余生活的原则 1、多和孩子玩,我们的孩子,不会交流不等于不期望、不愿意交流; 2、安排好一天的内容,减少空闲时间; 3、多带孩子出去玩,不要整天在家里; 4、享受一个正常儿童应有的快乐。 孩子应有的快乐不能因为有自闭症而不被实现,相反快乐的生活才能让他有好的情绪快乐的学习。 丰富的课余生活能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尽量多的视觉提示原则 1、视觉辅助; 2、设置日程表流程表; 3、图片交换系统/沟通簿; 4、转接板; 5、象征性强化物(做对什么奖一朵花,几朵花换一个强化物); 6、社交故事(用第三人称写,不是第三人称的“他她”而是这个小朋友喜欢的人物,如超人、喜羊羊等)(内容可以是提醒孩子安静,深呼吸三次,走到家里等。) 视觉是自闭症人士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断,要充分运用。 目标明确的原则 1、设定明确目标; 2、明确强化标准; 3、根据情况对目标进行调整或变换。 目标明确才有方向,有计划才能按部就班提升孩子各方面能力。灵活也是必要的,孩子的个别化是肯定的,不要跟别的孩子比较或脱离孩子自身特点设立目标。 规则与技能并重,知识次要的原则 1、即使缺少文化知识也可以正常生活; 2、在让他能照顾好自己和让他成材之间有所着重; 3、规则比技能重要,技能比知识重要。 给予适当的及时的帮助原则 1、及时帮助孩子,让孩子理解你要他做的是什么。(指令发2次,给予等待的时间,还没理解就要帮助他); 2、及时帮助孩子可以减少孩子的挫败感; 3、给予的帮助点到为止,保证是有效的,但不要大包大揽; 4、辅助要逐渐减少。 辅助是学习的重要工具,要用好。但不能完全代替孩子也要自己做的任务,不要自己看不下去了就一直辅助他或直接帮他做了,一定要耐心等待孩子去做,逐步减少辅助。 |
2021-01-06
2021-01-05
2021-01-18
2021-01-16
2021-01-1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