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可以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家庭就像孩子的“校园”,从孩子出生到进入学校期间,孩子的启蒙、性格、行为等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家长与家庭环境的影响。由此可见家长与家庭环境可以直接影响到孩子,对于孤独症 ...
家长可以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家庭就像孩子的“校园”,从孩子出生到进入学校期间,孩子的启蒙、性格、行为等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家长与家庭环境的影响。由此可见家长与家庭环境可以直接影响到孩子,对于孤独症孩子亦是如此。那么,家长的哪些行为或是那种家庭环境会影响到孩子的康复呢? 过分保护 孩子被家长“保护”的过于完美,无论是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让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即使是普通孩子被如此“爱”着也会逐渐失去自理能力,更不要说患有孤独症的孩子。 这会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降低了TA的自立精神,还会减少孩子表达需求的欲望,非常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适当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仅有利孩子的成长,同时,对孩子来讲也是一种锻炼,会有助于孤独症孩子的能力提升。 用电子产品代替陪伴 有些家长是因工作繁忙,从而将孩子交给电视、学习机、手机和电子玩具等电子产品陪伴。还有些家长是为了让孩子不再哭闹,让孩子看电视、玩手机。但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对电子产品产生依赖,沉迷于电子产品,这样不但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还会对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产生很大的影响。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我们家长尽量创造更有意义的亲子时间,在陪伴孩子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孩子的能力。而电子产品,我们家长可以将其当做一个对于孩子训练的强化物,同时严格要求孩子的使用时间、次数等,让孩子合理使用。 当然,对于还未接触过电子产品的孩子,我们家长可以尽量延后孩子与电子产品的接触时间。 不恰当的教育方式 当孩子没有达到家长的预期或是犯错时,很多家长都会孩子进行批评,有部分家长在批评孩子时,会习惯性的用别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对比,把别的孩子说的怎么怎么好,将自己的孩子贬的一文不值。而这样不仅不会激励到孩子,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情绪,或是会让孩子进入到低自尊的状态,导致自卑心理。 还有一部分家长则是会带有情绪的对孩子进行批评、挖苦。这样的方式同样不会让孩子产生进步的动力,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这样,越来越自卑。 所以,在孩子遇到问题或是没有达到家长自己的预期时,我们家长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肯定孩子的努力,鼓励孩子完善自己的不足。这样往往会比批评、挖苦,更能促进孩子的进步。 另外,当孩子因顽皮等原因犯错误时,我们家长在给孩子讲清原则问题后,可以适当的给与孩子适当的惩罚,如零食减少、娱乐时间减少等。 目前,在康复领域的研究中,同样强调了家庭教育在孤独症孩子康复中的作用。所以为了孩子可以更好的进行康复,家长们可以酌情参考上述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或启发。 |
2021-01-06
2021-01-05
2021-01-18
2021-01-16
2021-01-1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