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分享到

如何带孤独症(自闭症)孩子顺利看牙医?

精灵学堂 2021-1-21 19:35 778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正处于换牙期的果儿,由于新牙已萌出,而乳牙只松掉却迟迟不脱落,于是今天我们不得不去医院,找牙医帮果儿拔牙。 昨天早上我检查果儿牙齿是否刷干净时,发现新牙萌出,于是告诉他,我们要尽快去医院拔牙。 果儿问: ...

   正处于换牙期的果儿,由于新牙已萌出,而乳牙只松掉却迟迟不脱落,于是今天我们不得不去医院,找牙医帮果儿拔牙。
   昨天早上我检查果儿牙齿是否刷干净时,发现新牙萌出,于是告诉他,我们要尽快去医院拔牙。
   果儿问:“为什么要拔牙?”
   我告诉他:“乳牙挡住新牙了,不拔掉乳牙的话,新牙会长歪,以后很难看,而且可能咬不动硬东西。”
   果 儿:“那好吧!可是我会害怕耶.....”
   我:“没事,我陪着你;我们去找上次帮你补牙的那个医生叔叔,他手艺超好,不会让你疼。拔完牙,我们再去吃个冰激凌。”
   果儿在冰激凌的诱惑下,居然对拔牙产生了一点点期待!昨晚果儿爸爸故意逗他:“明天你去拔牙,怕不怕?”
   果儿充满信心地说:“有点怕,但是我很勇敢,我肯定不会哭,(妈妈说)拔完牙还有冰激凌吃呢。”
   在昨天成功的预热下,今天上午,果儿非常配合医生,完成了拔牙。全程不超过1分钟,可能果儿还没来得及紧张,就已经结束了,再次得到医生和护士的表扬。而我,也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 提前了解就医情景,帮助孩子降低恐惧感!
我们知道,孤独症(自闭症)孩子由于感知觉异常和自我意识的缺失,通常具有深深地恐惧感。这种恐惧感让他们比普通孩子更难适应新环境,也更难面对新挑战。
学龄前的普通孩子,在就医时通常也会抗拒和害怕;对孤独症(自闭症)孩子而言,对就医的恐惧可能比普通孩子放大数倍。我们家长作为孩子最亲密最信任的人,首先一定要了解孩子的恐惧,然后要尊重孩子的恐惧感受,最后想办法与孩子一起面对孩子所承受的恐惧。
但日常生活中,我们家长经常会试图去彻底消除孩子的就医恐惧。这其实不现实,恐惧是一种个人感受,仅仅依靠外力,无法消除孩子的这种感受。
如果要降低孩子的就医恐惧感,我们要做的是与孩子一起去认识和体验未知事物,获取一定经验后,孩子的恐惧感会自然而然地降低。
比如,果儿从上幼儿园起,就定期看牙医,有时候是涂氟,有时候是检查口腔;除此之外,我们还做过补牙和今天的拔牙。
最开始,在幼儿园看牙医涂氟时,果儿连嘴巴都不敢张开;后来,我带着他专程去了一趟医院涂氟。
在去医院之前的一周,我们一起阅读了绘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一起看了动画片《小红脸和小蓝脸》,然后还在网上搜索了一些小朋友看牙医的视频。
经过这些学习,果儿对看牙医这件事的必要性和过程有了大致了解,不再那么恐惧看牙医。

○ 提前做好就医准备,减少就医等待时间!
   每个医院的就医流程都不一样,在带孩子就医之前,我们最好亲自了解一下目标医院的就医流程;能够提前在网上完成的流程,比如挂号,尽量提前网上办理,尽量减少中医院的等待时间,速战速决。
   其实,事情正在发生时,我们的恐惧和紧张已经不是最高点;反而是事情还没有发生但就快发生时,等待中的往往我们备受煎熬。
孩子也一样,总是容易在等待就医的过程中崩溃!尤其是孤独症(自闭症)孩子,本来就不太容易适应医院里人来人往的环境,再加上长时间等待,就特别容易情绪爆发,不配合医生的操作。
那么,我们家长在准备带孩子就医之前,可以提前挂号,预约好经验丰富干净利落的医生,踩着时间点去,最好让孩子还没来得及紧张就已经完事。这样,既节省医生的时间,又给孩子增加了中性或者正面的就医体验。

○ 去孩子熟悉的医院,增加孩子的配合度!
在陌生的环境里,我们往往更容易紧张;孤独症(自闭症)孩子对陌生环境的适应性偏弱,就更容易紧张和无所适从。
那么,带孩子就医时,我们优先选择之前去过的医院和看过的医生,这样可以大大减轻孩子的焦虑和恐惧,增加孩子的配合度。
果儿每次看牙医,我都是在微信上预约同一家医院,繁杂的操作比如补牙或者拔牙,我们每次都预约同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简单的操作比如涂氟或者口腔检查,就预约时间最充足的医生。
这样一来,果儿就越来越熟悉就医环境,更容易感到放松,更容易配合医生的指令和操作。

○ 提前一天告知就医流程,增加孩子的控制感!
通过前面的准备,我们就要带孩子去就医了。对于能看懂行事历(计划表)的孩子,我们可以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做一个简要的就医流程,与孩子一道学习。
当孩子了解到第二天到就医流程,知道第二天要去哪里,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什么时候结束.....就会更胸有成竹地面对就医这件事。
而且,提前告知流程后,孩子会获得一定程度的控制感,可能会更主动、更配合地完成就医活动。

○ 随身备好奖励,就医完成后立即强化配合就医的行为!
在我们出发去医院之前,我们的一定要备好孩子喜欢的奖励品(强化物)。如果孩子能力较弱,每当孩子完成一道就医程序,我们就给予奖励;对于能力好的孩子,则可以等到就医程序全部完成后再奖励;对于能力特别好的孩子,我们可以当场进行真诚的口头表扬,而将实物奖励适当延迟,比如返家后再奖励实物。
除了实物奖励,我们还一定要附加上真诚口头表扬。这样既可以提高孩子的社会性,还有利于将来撤出实物奖励,而用口头表扬代替——因为,当孩子到一定年龄后,实物奖励会显得不那么恰当。
果儿每次看完牙医后,我们都会奖励他最喜欢且平时不可多得的零食,比如冰激凌。这对于他来讲,是巨大的奖励,所以他配合就医的这个行为也相应地得到了很大强化。从而,我们看牙医越来越顺利,甚至比普通同龄孩子还配合,成为牙医叔叔表扬的榜样!
推广广告
星点云香港服务器,CN2高速连接,ping值低可免费换IP,安全稳定,技术团队24小时在线稳定无忧
0 粉丝0 主题
该作者很懒,什么也没有填写
热门问答
蓝精灵之家 专注于自闭症信息宣传、自闭症家庭支援、自闭症机构和从业者交流的信息平台,拥有网站、APP、小程序、公众号四个形态。我们致力于促进自闭症相关信息更广泛的传播,帮助自闭症家庭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援。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小程序

  • Powered by 蓝精灵之家 | Copyright © 2001-2021. | 蓝精灵之家
  • 京ICP备18020631号 | 网站地图 | |北京蓝精灵之家科教育技有限公司